这次没用多久就找到了一份位于北京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开始认真思考毕业后就业地点、行业和岗位的选择问题,深切体会到国内求职环境的严峻和残酷远远超出我的预想。经过反复权衡思考,我决定投入所有精力在国内求职,因为自己非常希望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能从名企开始,把目标定在美国是不太现实的,而在国内有相对更多的机遇和平台。但是对于从何下手,如何准备充满了困惑,就在这个时候我接触到了爱思益,和导师进行了几次交流之后在2018年7月选择加入V计划。
2018年7月底,商讨之后的计划是将目标锁定在互联网和四大两个方向,前者的岗位以数据分析为主,后者则以咨询为主。由于互联网企业开放招聘最早,我开始投递网申并练习导师提供的笔试题,同时通过线上系列课程增加对行业知识的了解,参与一对一课程不断修改润色简历。笔试邀请随后纷至沓来,由于自己笔试经验不足,对应聘岗位的要求不明确,做完后感觉不是很好,现实也和自己的感受一致—除了百度,我并没有收到任何面试邀请。在这段时间我同时还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实习生,主要负责的正是运营和用户相关数据的分析,日常繁杂的工作和笔试的屡次失利迫使我再次思考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进入互联网公司的想法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风向和身边同龄人选择的影响,自己从没严肃地审视过这个行业,目前为止的经历告诉我或许自己并不是那么适合互联网世界。所以我请求导师联系了几名在四大咨询部门工作的前辈,迫切希望通过一对一的交流让我对咨询这个更为陌生的行业增进了解,同时在她的帮助下顺利申请到了一份咨询公司的PTA实习,一来回答自己的疑惑,二来强化个人的履历。
2018年8月底,四大的招聘拉开帷幕,我的咨询实习也开始了。在几位四大导师和实习负责人的指导下,我建立了对咨询行业的基本认知,完善了针对性的求职简历,参与到真实的咨询业务中,认识到什么是咨询公司对一个合格应聘者的要求,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混杂的情绪逐渐明确成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进四大咨询。在和家人、导师沟通后,他们都很支持我做出的决定。在那之后我变得更忙了:PTA实习,群面模拟,刷笔试题库,case interview练习,别人用半年到一年完成的铺垫我要用两个月实现,所以必须要用成倍的努力和牺牲弥补, 可也是因为自己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迷茫和无助,终于找到了内心想要追寻的目标,在导师的支持下,我始终在按照自己既定的节奏往前走,平日的训练越发有针对性。
2018年10月初,我先后完成了四大的网申投递并在两周左右之后收到了笔试邀请,笔试的难度不是很大,我认为只要认真刷完最新的笔经就没有太大问题。由于四大的面试都有群面环节,在收到第一家面试通知后我向教授和学院请了假,赶回了上海。由于严峻的招聘形势,我没有赶上德勤和安永的面试,来不及悔恨,马上参加了PWC Superday, 竞争者的整体实力和背景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在现场慌乱和紧张的那个自己让我夜不能寐,合伙人那句:“做我们这行的人,要有点bold!”却始终充斥在脑海中,我告诉自己:如果连这点挑战都无法克服,将来如何胜任工作?整理好情绪,我继续等待面试通知,终于在两周后等来了KPMG 的M面,在面试的前夜和一位KP的导师针对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做了预测和准备,在第二天的面试中和Manager聊得很顺利,果然在一周后又等来了Par面的邀请。那位KP的导师没有再教我什么技巧,只是告诉我be yourself。这时的我已经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对方想要的人是什么样的,第二天的面试没有带着任何负担,面试完了直接赶往机场,在回到美国的第三天收到了KPMG 的录用通知。
我本以为自己的秋招至此算是划上了句号,虽然只有一个offer但足以让我满意。2018年12月中旬,德勤突然向我发来了经理视频面的邀请,参加之后的一周接着收到了合伙人视频面的邀请,有了此前的积累,在准备德勤面试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最终在三天后收到了我朝思暮想的德勤录用函,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苦尽甘来,时来运转。
写在最后
从18年7月到19年1月,我的秋招持续整整半年,这是一场战斗,一场修行,万幸自己没有半途放弃,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争取到了不负众望的成果。但我没忘记,和其他千千万万求职者的故事一样,这仅仅是人生走到一个阶段必须经历的过程,内心的波涛万丈在过来人看来不过是过眼浮云,沉浸在得意的骄傲和失意的挫败中太久都会迷失应有的方向感,我希望每一个跨过这个坎的人都能收获同样的平静和满足,无论结局如何,坚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那个曾经努力的自己和一路上提供帮助的所有人心怀感激,带着自信和笃定开始人生新的篇章。
-
如果你也想像他(她)同学一样
挑战命运的安排
拿到梦中的Offer
求职V计划愿意为你保驾护航!